“梁法官,俺實在是不懂,想著只有問問你……”電話那頭是山東省沂水縣人民法院包扶村的村民劉大叔。因不知該如何爭取交通事故的賠償,劉大叔情急之下將電話打給了常來村里作法律宣講的沂水法院法官梁訓旺。
“不懂就問梁法官”是村民們的共識。
小案細辦解民憂
“沒事,咱都是莊戶人家長大的,有力氣!”頂著五月的烈日,沂水法院許家湖人民法庭法官張敏說罷,便扛起鐵锨,挖起兩個院子的界石。
這里是宗大叔家貼著鄰居墻根的排水溝。兩家人因為水溝排水的事積怨頗深,還因要分清院墻界限對簿公堂。
庭審中,雙方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卻又都拿不出有力的憑證。眼看戚大叔開始拿紙畫示意圖,法官果斷喊了暫停。
“很明顯,這樣下去庭審既無法厘清事實,也不能解開矛盾。”張敏想,既然糾紛起于說不清道不明的界限,那就去現(xiàn)場看看。
張敏揮動鐵锨挖出兩家的界石,并結(jié)合當?shù)仫L俗,提出用農(nóng)村“定點取直”的辦法,重修兩家之間的分界線。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法官來俺們家門口辦案子,辦得有理有據(jù)!俺現(xiàn)在什么都聽你的。”
在張敏的主持下,雙方當場達成了協(xié)議,除測量出來的分界線,還各自讓出15厘米作為共同排水溝。趕在午飯前,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沂水法院受理的案件大多都來自農(nóng)村,只靠“法言法語”很難解決老百姓的難題。為了辦好每一個小案,沂水法院法官們把自己當成群眾的“兄弟姊妹”,把“法言法語”變成“鄉(xiāng)言土語”,同大家“拉實在呱”“說莊戶理”“算親情賬”,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努力實現(xiàn)案結(jié)事了政通人和。
多元共治去病根
今年3月,沂水法院立案庭的法官們發(fā)現(xiàn),來自同一村莊的離婚案件驟然增多,且雙方幾乎毫無爭議,均同意離婚,情況十分蹊蹺。
帶著一肚子疑問,時任沂水法院立案庭庭長的高曉與相關鎮(zhèn)黨委取得聯(lián)系。經(jīng)詢問,該村正面臨拆遷,有的村民為了獲得更多收益,便想出了“離婚分戶”的主意。
“在家網(wǎng)上立案,再去打個調(diào)解協(xié)議,一下午就能辦好了,都說你們辦事方便呢!”鎮(zhèn)黨委工作人員無奈地說。
沒想到有一天高效便捷調(diào)解變成了可鉆的空子。
為了糾正村民的錯誤認識,保障司法的公正與權威,沂水法院立案庭暫停對該村離婚案件的受理,對已受理的案件暫停辦理程序,并向黨委、政府提出建議,立即召開村民會議。
會上,法官和鎮(zhèn)黨委工作人員一起為村民講明拆遷政策,講法理、說情理、擺道理,讓村民意識到自己認知上的錯誤,不再將訴訟離婚當成“發(fā)財捷徑”。
會后,已提起離婚訴訟的村民紛紛撤訴,一場群體性訴訟的火苗被悄然撲滅。
今年以來,沂水法院創(chuàng)新訴源治理工作方式,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大格局,將無訟村居創(chuàng)建和萬人成訟率納入平安建設考核,定期與轄區(qū)黨委就收案、審理等情況進行溝通協(xié)調(diào),為深入推進“抓前端、治未病”搭建高效協(xié)作平臺。在前三季度中,沂水縣萬人成訟率為66.08件/萬人。
前端預防促和諧
“村里那老些沒交錢的,憑啥讓我交,我沒錢。”
坐在村委的辦公室里,村民老李拒不配合,談話再一次無功而返。
來村委談話的不止老李一人。無一例外,都是搬遷上樓之后,不肯按約定交差價的村民。每個人都想著“別家沒交,我也不交”,村委無奈,將老李等幾戶訴至法院,希望以此敦促村民盡快履行合同。
收到起訴后,承辦法官張紀法通過實地走訪,查實了幾名被告確實在裝窮。
說到底還是法治意識薄弱,張紀法沒有急著調(diào)解和審理案件,而是一邊凍結(jié)了被告名下資產(chǎn),一邊協(xié)助村委召開了一場普法“聽證會”。
普法“聽證會”將幾名被告和其余未履行合同的村民請到會場,公布各人的欠款情況、真實經(jīng)濟水平,為他們講解法律相關規(guī)定,告知不履行合同的法律后果。
老李等5戶人家把道理都聽進了心里,紛紛找到村委主動要求還款:“俺家小孩都知道‘聽證會’的事了,不還錢,也沒有臉面教育孩子”。
50余萬元差價款相繼到位,村委隨即撤訴,又帶動了10余戶村民主動交錢,村里的輿論環(huán)境也漸漸扭轉(zhuǎn)。
為了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提升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沂水法院在訴源治理工作中持續(xù)向前端發(fā)力,根據(jù)群眾需求打造“訂單式”普法服務,并組織宣講團定期赴企業(yè)、鄉(xiāng)村、社區(qū)、機關單位等開展普法活動。今年以來,該院已開展普法活動30余場次,惠及多個村鎮(zhèn)、學校。